聊华电子_华聊_聊华林

新年好呀。

这次年度分享的内容,得到了比往年都多的喜爱,大概是因为讲的都是我们日常关心的话题,太多普通人的故事。

普通人,就是我们每一个人,脆弱又炙热。

跨年演讲的内容,是一次团队创作,我们一起讨论大纲,找素材,顺逻辑,带着一年来对所属领域的洞察和积累。

在我这里改定初稿之后,会有一次集中试讲,不同部门的同事带着不同的视角,提意见,我们记,密密麻麻一堆意见,再改,再定稿。‍‍‍‍‍

今天开始,陆续以8个小篇章的方式把跨年演技分享给你。

今天是01章节,这个时代,努力还有用吗?‍‍‍‍‍‍

——以下是正文——

大家好,我是崔璀。

欢迎来到今年的年度分享之夜,「优势2024,做自己喜欢又擅长的事」,今天是2023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了,这一年,又又又过完了。

想问问看,这一年,你还好吗?你过得怎么样?

听到这个问题的第一瞬间,你脑袋里蹦出了什么?

无论如何,我们首先要为自己又体验了一年的人生鼓掌,不管好的坏的,高兴的悲伤的,都是我们独特的体验。

我们这一年做了3万小时的学员面对面沟通,不断地看见一个又一个真实的个体生命。

有一次教研完学员案例,我跟同事们都有种感觉,今年我们大多数人,是一种什么状态呢?

就是不确定,好像往左走也行,也不行,往右走吧,也不确定。

没有很笃定的判断标准。

比如说:想离职,又不想离职,想做一份喜欢且能赚钱的事业,但是又有诸多犹豫,今年不是有个热词吗,说这是脱不下孔乙己的长衫;

想上进自律更努力,但也想躺平摸鱼gap day;

想知道这个时代努力还有用吗?但又觉得哪怕没用,就真的不努力了吗?

想让自己更有条理有标准,一边做SOP找规律,但又一边去上香算命撞概率,他们说,靠自己不如靠运气。

我看到一个特有意思的网友总结说,在上班和上进之间,我们选择上香。

还有什么样的左右不定呢?

想情绪稳定,但又在很多时候真想来一次职场发疯;

想争取做管理,又觉得这个时代,各种降本增效,管理真难啊;

想创业实现梦想,又犹豫风口是不是都过去了,我到底能不能行?

一边看着时间流逝已经35+了,一边仍然不清楚35+到底何去何从?

想选喜欢的,但理智又告诉自己,这几年,还是稳定优先,一边又不确定,稳定真的就够了吗?

情绪上不安定,选择上不确定。

心啊,定不下来。

这些年做个人成长,职场教育,我们每天都在跟职场人的这些不确定打交道,看得到,也理解。

同时,我们的确也看到了很多个体,他们在这些不确定中,慢慢探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确定。

借由这些经历和经验,加上我们的观察和梳理,以上话题,我都想在今天的年度分享,跟你们聊一聊。

不一定有答案,但期待有启发。

聊完,希望我们的心能定下来。

过去几年,未来几年,首要的事,就是要守护好自己的心,在不确定的时代,能帮助我们度过去的,首先是自己。

年底事多,今天这3个小时对谁都很珍贵,给你一个留在这里的理由,如果别人都在关心你飞得够不够高,跑得够不够快,那么今天晚上,我想能关心你过得够不够好。

以及,未来怎么样能过得更好一点。

也希望你能花点时间,关照自己。

让我们开始吧。

聊华电子_华聊_聊华林

在这部分的开始,我想先邀请大家跟我做一个小实验:

如果时光机带着我们回到10年前,在你心中,你觉得努力是一个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当时光机带着我们再回到2023年的此时此刻,你还会选择同样的答案吗?

前段时间,我看到GQ实验室有一篇文章。

作者在和年轻人聊天的时候,发现小时候那些被赞美的品德,在今天,已经快速贬值。

95后喜欢的词:灵气、天才、松弛。

95后害怕的词:努力、雕琢、打磨。

作者说,尤其是努力,年轻人们听了像是被烫伤一样缩回手,他们说,努力又不会带来升职加薪。

努力,这个曾经在我们课本里是五好少年必备的词,现在多多少少带着一点苦味。

我一直在想, 它是从什么时候变苦的?

我们很多来到优势星球的学员,都是对自我非常负责的朋友,很多职场简历都挺漂亮的,绝对都是通过自我努力,走到今天这个位置的。

但是这几年,或多或少有个感觉,就是觉得,跟从前比,也没偷懒,甚至可以说更努力了,但怎么越努力,越无力。

很多做管理的,这几年要面对组织的降本增效,管理上挑战更大了。

做业务的,睡不好觉,梦里都在谈客户,但是业绩就是赶不上从前了。

努力是什么时候变苦的?

好像就是从这些时候开始,有多努力,就有多焦虑。

一些年轻的朋友跟我说,工作也没几年,怎么就觉得身心疲惫华聊,想躺平了呢。

原来躺平,不是不想努力,而是努力而不得,是在努力的苦里找不到一丝丝甜。

那就休息休息吧,我们一般会这么劝焦虑的人。

可问题就在这儿,他们说,好像也只能做到嘴巴说说,实际根本做不到,一停下来,心里更慌。难道什么都不干吗?还这么年轻,总得干点什么吧?

不想卷,但也躺不平。

大家把这种状态,叫做,间歇性努力,间歇性躺平。

我们在优势星球私域里发起了一次调研,让用户从1-5分给自己的「2023年努力值」打分,49.2%接近一半的人都选择了3分,就是这种状态。

在内卷和躺平之间反复横跳,外界什么都还没发生,自己已经耗得精疲力尽。

年轻的同事告诉我,这就是2023年的一种新晋流行状态,被称之为45°人生。

处于45度人生的人们,都有一句放在心里的疑问:

这个时代,努力还有用吗?

这句话的完整表达是,这个时代,在同样的时间效能下,努力还能获得同样的成功吗?

答案是,也许不能了。

今年上了12次热搜的余华老师,说过这么一个观点。

他说:「自己年轻的时候,只要努力工作,始终保持上进心,基本上大部分人是能够得到回报的。但现在不是那么回事。」

这个变化是容易理解的,这些年整体社会的分配和分化逻辑在改变,加上整个结构转型的压力,年轻人进入市场之后,发现一个人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表现对于财富积累的作用是在减弱的。

如果一个人的努力不能解决现实问题,那么他的效能感自然就会降低,人被无力感给充满了,前进的动力也会减弱。

在准备跨年演讲时,我读完了《流动的现代性》这本书,作者鲍曼是西方著名社会理论家。

鲍曼认为,过去的社会,呈现固态的现代性,是一个相互承诺的时代,而现在的社会,呈现出液态的现代性,是一个解除承诺,捉摸不定的的时代。

聊华林_华聊_聊华电子

在液态的现代性中,不确定和不安全是底色,裁员,提效,各种竞争压力,没人会确信,自己不会因此受到打击。

当然,这本书讨论的更多是西方国家的社会发展现象,不能完全对应我们当下的生活环境。

但对于液态社会和固态社会的观察,对我们理解当下生活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余华老师年轻的时候,也是我们父母一代年轻时,他们处于固态化社会,在那个时代下,人们的观念、行为方式、制度标准,社会对于努力的回报,都是相互承诺的,只要坚持固有成功的经验,大概率会成功。

很多朋友,小时候,都是住大杂院,用暖瓶打开水,冬天烧炉子取暖,在灶台上炒大锅菜,很多人是真的经历过,搬进楼房,开上私家车,生活的一切都在一点点变好。

人为什么会相信,是因为他看见过,只要经历了这个变好的过程,人们就会相信努力是有价值的。

所以我们中的一部分人,和我们的父母一代都还相信,努力工作5-10年你就可以支付得起一套房的首付。

但现在的很多人,没有家人的支持,单独靠自己努力工作实现买房是很难的。

家长辈曾和孩子信誓旦旦的保证,考上985/211你就稳了,但现在的很多人面临的是毕业后,难就业。

这些结构性的张力落到这一代人身上,便有了那个疑问:

这个时代,努力还有用吗?

我们这些年通过优势教育帮助个体成长,大多时候,都在关心个人的发展效能,如果你遭遇到了办公室政治,我们会帮你调整你的沟通方式;

如果你工作遇到了瓶颈,我们会帮你通过发挥优势突破瓶颈。

尽可能地通过个体改变,来过上更好的生活。

但这不代表,我们要只陷入个体化视角,忽视结构性变化。

因为成功的公式里,不仅有个人的努力和优势,还有一个重要的变量,叫做机遇。

成功=优势x努力x机遇

机遇是什么,是时代的赋予。

是周期,是环境。

我们每个人都是大时代里的一个小生命,每个人都是在有限的条件下,玩一场属于个人的无限游戏。

我们都得承认,在大时代里,那些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优势的人,他们靠得并不单纯是自己的努力,而是大量人所无所掌控的时,命,运。

所以当时代变化,谁也没办法信誓旦旦地说,同样的努力,会获得同样的成功。

看到周期,承认周期。

那好,如果在现在的周期里,像从前一样的成功就是变难变少了,我们活在当下的每个个体,能做的是什么?努力还有意义吗?

今年一整年,我都在学员们的案例中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讲两个小故事,他们所代表的一批人的亲身经历让我渐渐有了新的答案。

老华找到我们时,是一个知名火锅企业的工厂仓储主管。

在工作上,没有人会说他不努力。

仓储主管的日常,指挥外包、现场人员、其他部门等多方人员,按照自己的方案推进仓储方案,解决突发问题。各方有各方的要求,老华每天周旋在一大堆需求中,推不动的时候,就自己下手做,经常加班加点。

算是很拼了,但工作成绩呢,也不算是满意。

今年又赶上公司减产,组织架构调整,他闷头努力朝向的升职加薪机会也没了。

他说:「你说,本来这条路走得就挺辛苦,这下好了,现在路也没了。」

最开始教练们商量,想着跟他一起再怎么突破一下,努力一把,结果跟他研究了半天,得出一个结论:这条路,不走也就不走了吧。

为什么?

老华的优势,跟他原来的仓储主管岗位并不匹配。

这个岗位,包括市场上很多类似的岗位,是需要一个人有决断力,那具备引领优势和目标优势的人相对就适合。

我们反反复复讲优势,优势是一个人对外部世界稳定的感受,反应和行为方式。

优势具备稳定性,有引领优势的人,天生有强大的控场能力,擅长且乐于承担责任,做领头羊的角色;

优势具备差异性,这就解释了人和人之间的底层差异,有目标优势的人,和没有目标优势的人,天生对目标的感知就不一样。

如果一个人同时拥有这两种优势,表现出来就是势必达成,善于决断,在相对应的岗位上,就比较容易得心应手。

老华没有目标和引领优势。

优岗不匹配,努力的效能就比不过优岗匹配的人。

管理中有句话,没有不合适的人,只有没放到合适位置上的人。

职业发展中,我们对自己负责的方式之一,就是去找自己适合的位置。走一条适合自己优势的路。

先说结果,他现在是一位理疗师,算是不小的一次转行。

定位咨询教练之所以能给出这条职业路径,是老华给的线索,他说,过去几年,忙成那样,他都坚持了一件事:自学中医理疗。

但他一直觉得,这只是一个爱好,没什么特别。

可别小瞧你所谓的小爱好,一个人的优势,就是那件不给你钱不给你名,你还是忍不住想做的事儿。

教练顺着他的爱好往下走,结合优势分析,行业分析,跟他一起制定了一条路径,健康管理创业。

有1、2、3不同个入口,老华自己选的入口,从中医理疗开始。

辞职,一下子拿了3个offer,在我们对他进行回访的时候,他已经提前1个月转正。

还很骄傲得和我们分享,自己已经积累了8个理疗老用户,比半年前进来的前辈还多了3个。

他能做得还不错,是有迹可循的,优势和岗位相匹配了。

老华有共情优势,天然擅长洞悉客户的需求,别的理疗师聊半天也抓不住的用户痛点,他几个问题就能get到;

他有学习力,中医理疗,每天都要学习新知识,有学习力的人,每天都渴望吸收新知识,这让他觉得自己每天都在进步,生命不会枯竭。

他有驱动优势,驱动优势的人,特别需要在自己做的事情中找到意义感。

客户的反馈,满足了自己想要帮助别人实现价值的愿望。

从而不断进入正向循环。另外一方面,帮助别人这个使命找到之后,人变得特别长性,遇到短期的挫折也不太会焦虑。

所谓优势华聊,就是做自己喜欢又擅长的事儿。

因为刚入行,比起从前,老华的薪资并没什么大变化;

他每天忙忙叨叨,勤奋的样子也没什么大变化,要说不一样的地方,是他现在的努力里,有那么一些兴致勃勃,同事每次跟老华聊完,都觉得,跟大多数职场人相比,他也太高兴了吧。

他说,「有机会的话,希望把自己的一些经历、经验拿到优势星球进行反馈,让其他小伙伴看到。」

最后,还不忘给自己鼓励,「努力吧,希望明年如果有机会,你们问起我,我能有更明显的成绩展现出来。」

老华是我们身边,还相信努力,还在努力的那个人,而且,他在努力中感受到了价值。

在无数个老华的故事一个个听着,感受着,我们发现,原来的公式变了:

优势x努力x机遇=成功=幸福

优势x努力=幸福

聊华电子_华聊_聊华林

如果机遇变少了,努力不再直接指向成功,那么在这个时代,努力仍旧有它的意义,比如,帮我们获得幸福。

当一个人在自己的优势上努力,做喜欢且擅长的事儿,他会感到自己很强大,不脆弱,他在分秒之中感受到的是享受,而不是煎熬,因为强大和享受,又会更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

都同时遇到困难,他比其他人心态更稳,更能扛过去,因为在做的那件事,反向在滋养他。

如果你能成功地选择劳动,并把自己的全部精神灌注到它里面去,那么幸福本身就会找到你。

也许从这个角度,幸福是比努力更容易获得的存在。

幸福不是成功之后的结果,幸福也不是一种随机的状态,幸福是我们的一个选择。

学员思思的故事,让我对这个公式又有了更多的信心。

思思同学,工作这些年,一直都保持努力上进的状态,从外在结果看,也有些回报,比如她是跨境电商部门里年纪最小的产品经理,看简历,很值得赞美,但是思思自己总觉得,相比于她付出的努力,这个结果并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她总睡不好觉,梦里全是工作,演练第二天要汇报的方案。

大大小小的焦虑,一度让她怀疑自己适不适合做产品经理。

跟老华不同,她没有换工作,因为她提辞职,领导没同意,于是她的故事,有了另外一条发展线。

产品经理思思,开始把自己当产品来研究。

在工作中一度让她最困扰的,是作为产品经理,她很难推动其他部门的同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她甚至偷偷拆解、模仿其他产品经理的成功模式,看到资深产品经理说的话逻辑严密,各部门都愿意配合,她就跟着学。

但让她挫败的是,用到自己身上就失效了,不管自己再怎么努力沟通,只要各部门的人,为了自己的KPI利益与她产生冲突的时候,那套她提前演练的再好的说服话术就失效了。

她的共情力让她很容易理解各部门的困难,下意识的,她会想要退后一步,优先满足对方需求。

这样一来,目标又实现不了。反反复复,对工作也产生了厌恶感。

她问,「我共情力这么强,是不是不适合做产品经理?」

优势教练回答她,「不,共情力强,反而特别适合做产品经理,他们本身在市场调研和用户研究上就更有优势,洞察力强,足够敏锐,比其他人更擅长抓住市场需求。

前提是,不要只共情到情绪,而是共情到情绪背后的需求。」

心定了一些。「不是我这个人的问题,只是我还没找到使用自己的最好方式。」

在优势星球,思思看到其他同样有共情优势的学员,他们的自在生长,思思的心,又定了一些。

我们,多么需要确认自己本来就很好,不需要做什么更好的自己,只是如果可以,尝试着去更好的做自己。

现在,面对各个部门的为难和不配合,她会用共情力深度挖掘各部门底层的需求,用更轻松柔和的方式和他们一起探讨既能满足别人又能满足自己的方案。

她给我的最大感觉是,她开始享受做产品经理了。

之前她那样努力,但更在意的似乎是结果,一旦得不到预期中的结果,便陷入失落。

现在她的关注点回到了自己身上,把自己当成一个产品研究,怎么用好自己的共情力,怎么跟目标力和引领力和平共处。

她似乎从努力追求成功,变成努力活得更好,在工作中雕刻自己。

当一个人不带任何私心杂念,单纯地去做事情时,好运会开始降临。

对思思而言,随之而来的好运是,3个月时间,她从一个只有不断努力才能防止自己业绩倒数的产品经理,一跃成为了部门业绩前5的产品经理。

但对她来说,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她觉得自己进入了人生的另一种状态:在自己的优势上努力,反而更能做到心安理地躺平。

因为知道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努力,能做成什么样,就不太会被外界的评价驱赶,不会因为别人做的好而否定自己,更容易有自己的节奏。

她开始主动调整自己的节奏,当上一个季度卷得太厉害的时候,在下一个季度就让自己略微躺平。

她说,偶尔躺平不是放弃,而是为了下一次更好得出发。

还记得开头那个卷不动,躺不平的小人吗?

换个角度看,这种状态也许正在触发我们去找到一种新的平衡状态。

它是最好的一种起跑姿势。

受限于时间,思思的改变,我只能用几句话概述,自我发展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她一定经历了只有自己才知道的努力,但此时此刻,我们和她都相信,这份努力,是有意义的。

真的应证了:优势*努力=幸福。

但幸福,不就是人生最大的成功吗。

成功的意义应该是发挥了自己的所长,尽了自己的努力之后,所感到的一种无愧于心的收获之乐,而不是为了虚荣心或金钱。

我们研究职场,但并不推崇工作崇拜,甚至是反对工作崇拜。

工作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它是我们获得幸福的方式。

真正的幸福,是当你全心全意投入一件事,把自己置于度外的时候,获得的副产品。——《心流》

更何况,思思同学的业绩也实现了质的爆发。

原本只能卖三四百万的产品,在她研发迭代后,销售额翻了6倍,一跃成为部门业绩前5的项目。

优势是什么?

刚才我说,就是不给你钱,不给你名,你还是愿意一直做的事,这句话还有后半句,但往往就是这件事,最后会给你带来钱和名。

所以回到那个问题,这个时代努力还有用吗?

要看努力是为了什么?如果是为了追求标准意义上的成功,为了地位,权力和金钱,这个时代创业项目,努力并不一定能带来成功。

如果努力是为了确认自己的价值,为了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幸福。

那么,这个时代,努力仍然有意义。

任何时候,努力都有意义。

聊华林_聊华电子_华聊

如果你对自己优势还不是很确定,或者想要获得那种被唤醒的惊喜,我推荐你来参加【5天优势定位计划】。

它包含了这样一些服务:

1、试图帮你重新认识自己

一份优势测评,125道题20分钟,拿到自己四大核心优势报告,优势教练1V1解读,深入分析现在的职场卡点;

2、帮你找到活力感

两节直播课,教你如何把优势发挥到极致,成为不可替代的人;

3、试试看用优势去交流,感受一下「高效沟通」

用优势视角,找到真正专属你的沟通密码。

4、一个优势行动计划

尝试去思考未来几年的方向,并明确去那个方向的路径。

如果你现在还不能很快回答「你最想干的是什么」,试试看从我们的定位计划中找找答案。

识别下方二维码,找到属于你的优势。

注册会员查看全部内容……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年会员只要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9200327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