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系列教育读本是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的研发编写成果,为了了解更多信息,我找到了一期与该课题组负责人刘文利教授的对谈播客,一个多小时的时长创业项目,听完令人动容与思考:「性教育是在培养人的教育且或,培养一个有人性、文明、善良的人」。

且或_且或_且或

从刘老师读小学的60年代到我们(21世纪初)接受的学校性教育,其方式都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和进步——男女生分开讲授生理卫生知识,连“月经”一词都难以启齿,而用“大姨妈”、“那个”等来指代。回想起大概是小学五六年级,班里陆续有女生发展了第二性征,比如乳房变大,班主任女老师便在一次中午放学时,通知全体女生留下来,神神秘秘的,我们围成一个圈,老师扭捏地告诉我们来“大姨妈”是正常的以及要注意个人生理卫生等等,大家都红着脸,仿佛在听什么见不得人、肮脏的事情,并且被叮嘱这些内容不可以告诉其他男生。恶臭的是,班里的男同学们会聚在一起根据女生的乳房突起情况讨论哪些女生发育了哪些还没有;甚至是悄悄看了色情动作片而在我们面前故意用一只手攒成洞状,用另一只手的手指在“洞”里进行抽拉的来回动作以指代“做爱”;在课间用装了水的避孕套打闹玩耍……眼神、语言、笑声、行为都充斥着对“性”的好奇与探索,更是充满了对女性的戏谑与不尊重。初中,这时候大家好像“成熟”了,男生对女生的仇视用造黄谣来承载与实施。生物课关于“性”的内容,老师只是当作“课外选读”,让大家课后自己看。一次英语课,班上“顽皮”的男生说了一句“make love”是什么,可能意在挑衅女老师罢,老师回应“就是有你的过程啊”让我印象很深刻。我们从小被说成是“充话费送的”、“垃圾堆里捡来的”种种,却没有人敢于说出事实:当父母做爱,父亲的阴茎放入母亲的阴道,父亲的精子与母亲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母亲的子宫里发育成胎儿,之后我们从母亲的阴道出来与这个世界产生直接接触……实在寻常不过的过程,却被当作禁忌,当小孩长大以后才慢慢拼凑出完整的事实叙事。

在刘文利组织的性教育课堂上,男女生有权利学习同样的科学知识,阴茎、阴道、月经、卫生巾是被鼓励说出的名词。他们真诚、坦率而开放地告诉孩子新生命是如何诞生的,希望在有关性的知识的基础之上,培养孩子建立人和人之间既亲密又负责的关系的重要能力。这种“性教育”是“全面性教育”(comprehensive sexuality education),包括生理层面的性,也包括心理层面的、社会层面的性,「教育的目的是使得儿童和年轻人能够从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获得成长,同时能够让受教育者获得健康、福祉和尊严。」孩子首先是一个人,而不是先区分成男孩女孩,全面性教育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男孩可以是坚强、勇敢、有担当的,同时也可以是温柔、体贴、细心的;女孩可以是温柔、体贴、细心的,同时也可以是勇敢、强大、独立的,这些形容词应该是人性光辉的特质,而非性别的必然特征。性倾向不同也并不代表这个人是不好的不正常的。全面性教育的推进需要家长、老师、社区工作人员、媒体以及政策制定者等社会多主体的合作与努力,不应是对未成年人/成年人、男性/女性等二元对立的性教育,而是在一个发展的过程中,对于人的教育,对于全社会的教育。

刘文利在播客中谈到了其作为教育者对性教育理想状况的追求与努力,以及现实面临的很多困难与阻力,同时反思到一切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甚至是违法行为,在某种程度上都跟性教育的工作不足有关,这种责任感与反思视角令人感动。

「在性教育当中且或,我们不去做好与坏的绝对划分。我们不做价值判断,而是让孩子自己去思考,我们提供大量科学、准确、客观的事实和信息,帮助孩子搭起思考的脚手架来,让孩子能攀着脚手架一步步往上成长,这个是成年人可以去做的一件事。」

我们要怎么去寻找爱、表达爱、习得爱的语言,都是我们对于亲密关系的迷茫之处,而这其实也与我们所接受的性教育有关。

在断裂与进步当中,我们带着无意义且或隐秘的羞耻感,我们自我怀疑,我们困惑,我们反思,也许当我们慢慢地往前挪动,壮丽而浪漫的全面性教育会闪耀在生活当中。

注册会员查看全部内容……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年会员只要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920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