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四川省辖地级市,简称“蓉”,别称蓉城、锦城,为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市,成都市地处中国西南地区、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成都市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蜀文明发祥地 ,境内金沙遗址有3000年历史,周太王以“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故名成都;蜀汉、成汉、前蜀、后蜀等政权先后在此建都;一直是各朝代的州郡治所;汉为全国五大都会之一;唐为中国最发达工商业城市之一,史称“扬一益二”;北宋是汴京外第二大都会,发明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看看成都历史上有哪些名人吧,欢迎各位朋友补充,让我们铭记那些在历史上作出贡献的人。
邓锡侯,刘湘,刘文辉
刘湘(1888年7月1日—1938年1月20日),谱名元勋,字甫澄,法号玉宪,四川成都大邑人,民国时期四川军阀,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四川省主席,重庆大学首任校长。
四川陆军速成学校毕业。1921年7月被推为四川各军总司令兼省长,先后打败杨森、袁祖铭、刘文辉等部,控制全川,1929年,重庆大学成立,其为第一任校长,1935年2月出任四川省政府主席,卢沟桥事变爆发的第二天,刘湘即电呈蒋介石龟鉴,同时通电全国,吁请全国总动员,一致抗日。1937年10月15日,刘湘被任命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兼任集团军总司令,带病率领川军奔赴抗日前线。1938年1月20日病逝。刘湘在汉口去世,死前他留有遗嘱,语不及私,全是激勉川军将士的话:“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刘湘这一遗嘱,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前线川军每天升旗时,官兵必同声诵读一遍,以示抗战到底的决心。
李家钰(1892年4月25日—1944年5月21日),字其相,四川省蒲江县大兴镇人,隶属川军邓锡侯部,抗日英烈、四川军阀中最小一个派系——军官系的首领。
曾任四川边防军总司令,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七军中将军长。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出任第四集团军副总司令、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等职。抗战爆发后率两个师随第二十二集团军出川抗日,转战山西、河南抗日前线。1944年在担任第36集团军司令的时候,在豫中会战失败后的撤退途中,遭到日本便衣队的袭击,于5月21日在河南陕县秦家坡壮烈殉国,这是十四年抗战中继张自忠在第一线督战,死战不退后第二个战死的集团军司令官,战死后被国民党政府追赠为二级陆军上将,准入祀忠烈祠,举行国葬。
1984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追认李家钰将军为革命烈士。2014年9月,王铭章将军名列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王铭章(1893年7月4日—1938年3月17日),字之钟,四川省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泰兴场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1军122师师长,抗日名将。
早年参加保路运动和讨伐袁世凯战争,曾以其秉性正直、骁勇善战而享誉军旅。王铭章将军在台儿庄会战中,因誓死保卫滕县(今山东滕州)而牺牲殉国,为台儿庄大捷奠定了基础,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是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高级将领之一。2014年9月,王铭章将军名列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尹昌衡(1884年7月11日—1953年),原名昌仪,字硕权,号太昭,别号止园,四川省彭县(今彭州)人,清末民初政治、军事人物。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入四川武备学堂,1904年赴日留学,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加入同盟会,宣统元年(1909年)回国,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后,领导四川革命党人起义,光复成都,任四川军政府军政部长,同年12月8日平定成都叛乱,被推为大汉四川军政府都督,12月22日生擒并处决暗中复辟的原清朝四川总督赵尔丰,1912年4月任四川都督府都督,同年7月西征平息康藏叛乱,1913年被袁世凯骗至北京关押,1916年袁世凯死后出狱,1921年回成都闲居。抗日战争期间,尹昌衡以社会贤达身份,发表演说,勉励青年抗日救国,尹晚年双目失明,更少问世事。1949年四川解放,尹昌衡担任了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1953年病故于重庆,享年69岁。
尹昌衡一生著述颇多,有《止园文集》《止园诗抄》《经述评时》《止园通书》《西征记略》《生民常识》《止园寓言》等著作传世。
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18年),字长卿,蜀郡成都人“汉赋四大家”之一,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被誉为“赋圣”、“辞宗”。
汉代最重要的文学样式是赋,而司马相如是公认的汉赋代表作家和赋论大师,也是一位文学大师和美学大家,司马相如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辞赋上,《汉书·艺文志》著录“司马相如赋二十九篇”,现存《子虚赋》、《天子游猎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哀秦二世赋》6篇,另有《梨赋》、《鱼葅赋》、《梓山赋》3篇仅存篇名。《隋书·经籍志》有《司马相如集》1卷,已散佚。明人张溥辑有《司马文园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司马相如还掌握了辞赋创作的审美规律,并通过自己的辞赋创作实践和有关辞赋创作的论述,对辞赋创作的审美创作与表现过程进行了不少探索,看似只言片语,但与其具体赋作中所表露出的美学思想相结合,仍可看出他对赋的不少见解。他已经比较完整地提出了自己的辞赋创作主张。从现代美学的领域,对其辞赋美学思想进行阐释,是有益的和必要的。司马相如的辞赋呈现出了斑斓多姿的艺术风貌,从而获得了经久不息的艺术魅力。两汉赋作家中,以司马相如成就最高,其大赋甚至成为汉大赋创作的范式,故研究司马相如辞赋创作的特点,对研究汉赋乃至整个汉代文学,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卓文君(前175年—前121年),原名文后,西汉临邛(今四川省邛崃县)人,祖籍为赵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四川临邛巨富卓王孙之女,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
卓文君出生于冶铁世家,其姿色娇美,精通音律,善弹琴。幼年与一户官宦子弟定亲,十七岁时成婚,婚后不久郎君去世,回到家中独居。后在家宴上对司马相如产生爱意,最终以私奔的形式结成眷属。司马相如当官后见异思迁,想丢弃卓文君,其气愤之下写下一首《怨郎诗》,司马相如读后创业项目,羞愧难言,断弃邪念,与卓文君和好如初。
卓文君作为才女,代表作有《白头吟》《诀别书》等,她夜奔相如的故事,流行民间,并为后世小说、戏曲所取材。也为后代的知识女性树立了自由恋爱的榜样,卓文君的远山眉妆在唐宋时期流行不衰,西汉刘歆《西京杂记》载:司马相如妻卓文君,眉如远山,细长而曲,色微淡,时称“远山眉”,当时妇女多仿效之。
严君平(公元前 87年—约6年至7年),名遵,蜀郡郫县(今四川省成都市,一说临邛,一说彭州市丽春镇)人。 本姓庄,东汉史学家班固的《汉书》因为回避汉明帝刘庄名讳而改称严君平,西汉时期道家学者。
一生淡泊名利,在成都卖卜时,“日得百钱,即闭户下帘”,通读《老子》《庄子》《易经》等典籍,深入钻研周易数理和老庄哲学,直至融会贯通,求得真知灼见,《蜀中广记》和《高士传》称他“知天文,认星象,善占卜,通玄学”,可见其博学多才,无所不通。面对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严君平离开成都,回到横山隐居,为解决当地居民饮水困难,凿水井一眼(唐朝诗人罗隐寓居崇宁时,以隶书题写“君平井”,当地居民称“通汉井”)。一生“知足常乐”,“生亦乐,死亦乐”。居摄年间(约公元6-7年),去世,葬于横山(又称“平乐山”),时年95岁高龄。
严君平德行才学令后人景仰。班固《汉书》记载“蜀人爱敬,至今称焉”。历代文人雅士,如东汉的梁鸿、北魏的常景、唐代的张九龄和李华、宋朝的张俞多有咏颂,唐代诗人李白、岑参、郑世翼等都曾到成都或横山凭吊严君平遗迹并做诗缅怀。
常璩(约291年—约361年),字道将(一说字元琰),蜀郡江原小亭乡(今四川成都崇州)人,东晋时期史学家。
常璩出生于西晋末年。成汉时期,常璩曾担任散骑常侍。公元347年,东晋大将桓温伐蜀,常璩劝成汉皇帝李势降晋。成汉灭亡后,常璩入晋,却受到东晋士族的歧视、轻藐,因此专注于修史,撰写成《华阳国志》。《华阳国志》全书共十二卷,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地方志,为研究中国西南地区山川、历史、人物、民俗的重要史料。
袁天纲(生卒年不详),又叫作袁天罡,益州成都(今属四川)人,中国隋唐时期官员、相卜师,唐代天文学家。
袁天纲年幼时父亲去世,家道贫寒,却喜好道术,精于面相,隋炀帝大业(605年-618年)中,被任为资官令。唐高祖武德(618年-626年)初,任命为火井令。工于相术,大业末时曾为杜淹、王圭、韦挺、窦轨相面,所言后皆应验。贞观八年(634年)唐太宗闻其名,召至九成宫。后又为中书舍人岑文本、侍御史张行成、马周等相面,均一一灵验。史籍记载袁天纲相人都很准确,后又预言自己去世年月,也应验了。
据《新唐书·艺文三》载,袁天纲著有《相书》《要诀》,后与李淳风合著《太白会运逆兆通代记图》。袁氏相书还有《人伦龟鉴赋》《气神经》《骨法》等,其著述均已佚,袁天纲作为以相术风水著称的术数大师,其易学的造诣是非常深厚的,为易学的术数化开拓了新的领域,袁天纲作为中国堪舆学的鼻祖之一,和李淳风的堪舆城建理论对阆中城市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
图片与内容无关
花蕊夫人(约883年—926年),徐姓,成都人, 中国五代诗人,前蜀高祖王建妃。
唐末,花蕊夫人与其姐同为王建所纳,初封为淑妃,王建称帝,宫中称小徐妃,生蜀后主王衍,后主继位,尊为顺圣太后,与其姊翊圣太妃专横一时,日导王衍游宴戏乐。咸康元年(925年),随王衍游青城山,蜀亡,降后唐,次年(926年)被杀于长安附近的秦川驿。世传花蕊夫人著有《花蕊夫人宫词》100多篇,其中确实可靠者90多首,诗一卷(《全唐诗》下卷第七百九十八)归属于孟昶妃,但词中有“法元寺里中元节,又是管家降诞辰”语,中元节为旧历七月十五日,正是王衍生日,而孟昶则生于十一月十四日,可知当出自王建淑妃手笔。
五代时期有两个被称为花蕊夫人的人物。除了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的妃子徐淑妃之外,还有一位后蜀皇帝孟昶的妃子,她姓费或徐。她来自四川青城,后蜀被宋灭亡后跟随孟昶一同入宋。她入宫后不久就去世了。另外还有一个被称为小花蕊的人物,她是南唐的宫人,也有传言说她是李煜的妃子,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南唐投降宋朝之后。
花蕊命名通常用来形容美丽女子,在《能改斋漫录》中,记载了徐匡璋女儿被孟昶纳为贵妃,被称为花蕊夫人龟鉴,另外,《十国春秋》中提到南唐宫人归宋后被称为小花蕊。还有《蜀梼杌》曾记载前蜀内枢密潘炕的妻子容貌美丽,其母亲梦见吞下海棠花蕊后生下了她,但没有关于小徐妃“别号花蕊夫人”的记载。因此,历史学者王瑛认为第一位被称为“花蕊”的人是前蜀内枢密潘炕的妻子,而第一位被称为“花蕊夫人”的人是后蜀孟昶的妃子。后世将前蜀小徐妃也称为“花蕊夫人”可能是由于当时潘炕妻子的名号被移到小徐妃身上,或者花蕊成为美丽女子的代称。
萨守坚(生卒年不详),自称汾阳萨客,号全阳子,又称崇恩真君,亦称萨真人、萨真君、天枢领位真人,蜀西河(今四川郫县唐昌镇)人,中国南宋道教神霄一脉的代表人物。
萨守坚年少时本为医师,因医术不行,开药反使病人不治,于是弃医从道。早年在陕西路遇神霄派创始人王文卿、林灵素及龙虎山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三道人各授一法予萨守坚。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张继先羽化之后,在峡口遇游青城的西河萨守坚,授其符法及《水调歌》一阕,并授书一缄、履一只。萨守坚后用咒枣济贫拔苦,用雷法铲奸除害,用宝扇为民报冤。晚年寓居于福建泉州,以道术名世,从之游者数百。
萨守坚以道术名世,在南宋、元代影响颇大,后世有所谓“萨祖派”、“西河派”、“天山派”,皆尊萨守坚为祖师,于此可见萨守坚在神霄派的影响颇深,占有相当重要的历史地位。其著有《雷说》《内天罡诀法》《续风雨雷电说》等,现存于明《正统道藏》的《道法会元》中。
杨廷和(1459年10月15日—1529年7月25日),字介夫,号石斋,四川成都府新都(今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明朝中期政治改革家。
杨廷和年少成名,十二岁时乡试中举,成化十四年(1478年)十九岁时中进士,授官翰林检讨。明孝宗时为皇太子朱厚照(明武宗)讲读。正德二年(1507年)拜东阁大学士,专典诰敕。权宦刘瑾被诛后拜少傅兼太子太傅、谨身殿大学士。正德七年(1512年)继李东阳为首辅。正德十六年(1521年)武宗驾崩,杨廷和计除平虏伯江彬,迎立武宗从弟朱厚熜(明世宗)继位。在世宗未至京师时,总揽朝政共三十八日,革除武宗朝弊政,受朝廷内外称赞。后世赞其“诛大奸,决大策,扶危定倾,功在社稷”,将其比于西汉周勃、北宋韩琦。世宗即位后,加授其为左柱国。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事件与世宗意不合,罢归故里,嘉靖七年(1528年)杨廷和被削职为民,次年在新都逝世,享年七十一岁。明穆宗时复官,追赠太保,谥号“文忠”。
杨廷和历仕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为官清正,虽“位及人臣,而居处同于寒素”。他执掌朝政期间,革除弊政,减轻漕粮和赋税,取消团练,重整边兵,遣返宫女、乐人,释放无辜囚徒,裁减冗兵、冗员,诛杀乱臣,使朝野为之一新。其倡导励行的“新政”,对明朝之中衰起到一定振治作用。杨廷和曾参与编修明宪宗、孝宗、武宗朝实录及《大明会典》。著有《杨文忠公三录》传世。
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马碧鸡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明代文学家、学者、官员,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
杨慎于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及第,授官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武宗出居庸关时上疏抗谏。明世宗继位,复任翰林修撰兼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年)卷入“大礼议”事件,触怒世宗,被杖责罢官,谪戍云南永昌卫。在滇南时,曾率家奴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此后虽往返于四川、云南等地,仍终老于永昌卫。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在戍所逝世,享年七十二岁。明穆宗时追赠光禄寺少卿,明熹宗时追谥“文宪”。
杨慎在滇南三十年,博览群书。其诗词曲各体皆备,自有一定的风格。其诗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造诣深厚,独立于风气之外。而乐府首倡《花间》,影响隆、万以下风尚,同趋绮丽。著作达四百余种,涉及经史方志、天文地理、金石书画、音乐戏剧、宗教语言、民俗民族等,被后人辑为《升庵集》。
岳钟琪(1686年11月8日—1754年4月2日),字东美,号容斋,四川成都金堂杜家巷人(今赵镇沱源社区),祖上自临洮迁居永泰城(今甘肃省景泰县永泰村)。清朝中期名将,南宋名将岳飞二十一世孙,四川提督岳升龙之子。
康熙五十年(1711年)授游击,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以准噶尔部入扰西藏,奉命率兵入川,翌年夺桥渡江,直抵拉萨,雍正元年(1723年)以参赞大臣随年羹尧征青海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出归德堡,断敌退路。次年袭破罗卜藏丹津大营,平定青海。雍正三年(1725年)授川陕总督,加兵部尚书衔。次年,奉诏在云贵两地推行“改土归流”。雍正七年(1729年)受命为宁远大将军,率师出西路,攻准噶尔部游牧地伊犁。雍正十年(1732年),以“误国负恩”等罪被夺官拘禁。后获释家居,直到乾隆十三年(1748年)重新以总兵启用,重授四川提督,参与大小金川之战,献南北夹击、直捣中坚之策,被经略傅恒采纳,并以十三骑入勒乌围大营,劝导大金川土司莎罗奔父子归降。乾隆十九年(1754年)岳钟琪抱病镇压重庆陈琨叛乱,凯旋途中于资州病逝,时年六十八岁。乾隆帝赐谥襄勤。
岳钟琪身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一生战功显赫,在平定青海叛乱、逐准安藏及讨平大小金川的过程中屡建大功,被乾隆帝誉为“三朝武臣巨擘”。史称“终清世,汉大臣拜大将军,满洲士卒隶麾下受节制,钟琪一人而已”。著有《姜园集》《蛩吟集》《复荣上下二集》《容斋诗集》等。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本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除巴金外,还有王文慧、欧阳镜蓉、黄树辉、余一等,生于四川省成都市,祖籍浙江省嘉兴市,中国现代作家。
1921年4月1日,第一篇文章《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发表在《半月》刊第17号刊载上。1922年冬,在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预科和本科班(英文)肄业。1929年,第一次以“巴金”的笔名在《小说月报》发表中篇小说《灭亡》,引起文坛的关注。1932年5月23日,长篇小说《雾》出版。1933年1月,长篇小说《雨》出版;5月,长篇小说《家》出版。1935年3月,中篇小说《电》出版。1936年4月,《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出版。1938年3月,长篇小说《春》出版。
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参加开国大典,1954年9月15日—29日,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60年4月,散文集《赞歌集》出版;同年,当选为全国文联副主席。1979年12月,杂文集《随想录》(第一集)出版。1981年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82年10月,《随想录》(第三集)出版,1983年起任全国政协副主席,1990年获得苏联人民友谊勋章;同年获第一届福冈亚洲文化奖特别奖,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2003年11月,被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2005年10月17日因病在上海逝世。
周太玄(1895年2月14日—1968年7月22日),原名周焯,四川新都县人,生物学家、化学家、少年中国学会发起人之一、教育家、翻译家、政论家、社会活动家和诗人、科普作家、四川大学教授。
周太玄1909年考入四川高等学堂分设中学堂,1913年考入中国公学政治经济专门部,1924年毕业于蒙彼利埃大学,获得教育硕士学位,接着又进入巴黎大学研究院,获理学博士学位。1930年11月应成都大学校长张澜先生之聘回国,以中华教育文化基金委员会动物学讲座的名义同时在成都大学和成都师范大学任职,1932年被聘为四川大学理学院长兼生物系主任。1951至1955年担任四川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即校长),1953年调北京,先后任中国科学院编译局副局长、局长,科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
周太玄对生物学研究主要专注在中国水母方面,在四川大学迁至峨眉期间,川大学生在乐山农村发现了一种铜钱大小的粉红色水母,请生物系鉴定。已任川大教授的周太玄发现,这是一个从未见过的新品种,便将其命名为“桃花水母”。他对这种水母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四川省做了普查。结果在各地都发现了这种生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组织带领人员对中国沿海地区水母分布进行了普查,与助手一起发表了一系列很有价值的论文,填补了中国水母研究的空白,仅在《烟台水螅水母的研究》一文中,就有25种水母是中国第一次记载,4种是太平洋地区第一次记载。
⭐️历史名人录整理标准,以本篇为例,本地籍贯古今历史人物,在本地或在外地做出了突出贡献,在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进程中有积极重大的影响,在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其事迹在民间中广为流传等。
⭐️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欢迎网友们补充、建言献策~
注册会员查看全部内容……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年会员只要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920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