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文化部召开2017年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对近日出台的《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戏曲教育工作的意见》《关于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十三五”时期繁荣群众文艺发展规划》等文件进行了解读。发布会干货满满,快来看一看~
《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戏曲教育工作的意见》
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财政部于近期联合印发了(以下简称《意见》)。根据《意见》,四部委将从七领域发力,更好加强戏曲教育工作。
四部委首次联合出台戏曲教育专项政策
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长孙若风表示,四部委联合就戏曲教育工作制定专项政策,这在新中国历史上尚属首次,具有重要的意义。
据孙若风介绍,目前困扰戏曲教育,尤其是地方戏教育最突出的是“三难”问题,即招生难、教学难、就业难。具体体现为戏曲院系办学规模缩小,生源萎缩、质量下降,教育成本高、经费困难,师生缺乏舞台经验、毕业生专业无法满足剧团工作需要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四部门在前期调研、座谈、课题研究以及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了并印发了《意见》,力求从根本上解决新形势下戏曲教育工作所面临的难题。
七项重点工作解决戏曲教育“三难”问题
据中经小文了解,《意见》提出了优化戏曲专业结构布局、完善戏曲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戏曲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院团深度参与实践教学、积极推进招生与用人一体化、建立健全戏曲教育质量评价机制、搭建平台展示教育教学成果等七项重点工作任务,力求通过促进“供需平衡、学用结合、校团合作来化解当前戏曲教育工作中的“招生难”、“教学难”、“就业难”这“三难”问题。
孙若风表示,这七项重点工作任务中:
前三项任务是整体要求,即“优化戏曲专业结构布局”是全面要求,“完善戏曲人才培养体系”是从中职到研究生办学层次的纵向要求,“创新戏曲人才培养模式”是针对不同办学层次教育过程的横向要求;
第四、五项任务关注的是戏曲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通过“鼓励院团深度参与实践教学”突出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通过“积极推进招生与用人一体化”解决供需脱节问题;
第六、七项任务突出以“建立健全戏曲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和“搭建平台展示教育教学成果”为手段,形成教育成果反馈机制。
戏曲教育工作专项政策亮点多多
据孙若风介绍,该文件的亮点首先突出地体现在主体思路上,即通过促进供需平衡、学用结合、校团合作来化解当前戏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三难”问题,也就是招生难、教学难、就业难。
具体还有一些亮点,包括:
第一,对戏曲人才培养表现出空前的重视,对地方戏人才表现出空前重视。《意见》面向更广泛的剧种、面向基层院团制定各项具体政策,希望能够为戏曲的传承发展提供实在的动力。
第二,发挥戏曲院团育人的重要主体作用,着力完善戏曲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戏曲人才培养模式。戏曲类的学生是通过学校来培养的,学校是育人的主体,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意见》又强调戏曲类的院团也是重要主体,即双主体、双师制。
第三,宣传、文化、教育、财政等多部门协同、院校与院团协同,积极推进招生与用人的一体化。
合理确定职业院校戏曲专业生均拨款标准
据中经小文了解,在浙江一所戏曲学校,年生均拨款达到3.6万元,西部戏曲学校可能只有六七千元。对社会广泛关注的戏曲职业教育中戏曲专业学生的生源培养经费问题,孙若风表示,希望各地的财政、教育、文化等部门能够将这一原则与本地的戏曲教育实际结合起来,力争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孙若风介绍到,戏曲的教学成本不仅高于一般的非艺术类专业,而且在艺术类专业中也是很高的。戏曲教育在人才培养的长期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套特殊的人才培养方法,在选才阶段,注重资质禀赋和艺术个性,遴选低幼年龄受教育者接受严格的技能训练。在育才阶段,特别注重因材施教,坚持口传身授,一对一甚至多对一的教学,戏曲学校里教学,经常是一个老师就带一个学生,学生一嗓子喊出去是不是到位?一个水袖甩出去是不是很美?一个眼神转过来,能不能顾盼生辉?这就需要一点一点地磨、一点一点地练,直到满意为止。而且唱戏不是一个人在那唱或者一个老师在那指导,得有一套班子,琴锣鼓,成本肯定高一些。另外,还要注重通过院团合作、顶岗实习,以舞台实践造就人才,培养过程时间长、投入大,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生源拨款制度是国家近年来提出面向高校、面向职业院校的拨款制度。《意见》强调地方各级财政、教育等部门应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专业办学成本、财力状况等因素科学合理确定职业院校戏曲专业生均拨款标准。
《关于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
近日,中宣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实现戏曲进乡村制度化、常态化、普及化,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总量,解决农民看戏难的问题,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良好局面。
戏曲进乡村实施方案具有四大特点
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司长张永新对《方案》进行解读时表示,《方案》具有四大特点:
一是坚持正确导向,突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是创新实施的方式方法,坚持政府主导,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
三是贯彻服务理念,真正让老百姓“得实惠”。
四是坚持实事求是,增强可操作性。
根据当地需求结合当地资源确定“菜单”
戏曲在农村的资源非常丰富,主要还是存在于我国农村,所以,戏曲跟公共文化服务的结合,要立足于各地的戏曲资源,在具体的实施过程当中,内容的确定非常的关键。《方案》中特别强调要根据当地农民需求、结合当地的戏曲资源特点,选择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的、经典的、适合农民观看的戏曲艺术作品。
张永新表示,《方案》提出提出四个原则:一是思想性;二是艺术性;三是教育性;四是观赏性。按照这四个原则确定年度戏曲进乡村的剧节目目录,也就是节目清单,每年由当地宣传文化部门向社会进行公布,就是所谓的“菜单”。这个“菜单”制定过程当中,要充分的反映群众的需求。
此外,《方案》倡导多种方式提供戏曲内容,原则上以县级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为主,具体的节目内容,可以是一个整台演出,也可以是零段的集粹。
同时,《方案》鼓励戏曲进乡村采取多种方式进行,除了当地戏曲艺术表演团体演出之外,也鼓励具备演出能力的文化馆站组织的群众文艺社团、民间职业剧团和非遗传习所,采取政府购买的方式参与戏曲进乡村活动当中去。按照政府购买的要求,财政提供经费补助。此外,地方小戏、优秀群众文艺作品,以及专业院团等都可以参与到戏曲进乡村活动。
《“十三五”时期繁荣群众文艺发展规划》
今年5月,文化部印发(以下简称《规划》),从推出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广泛开展群众文艺活动、完善群众文艺工作机制、培育和壮大群众文艺力量、加强群众文艺阵地建设管理5个方面,提出了繁荣群众文艺的20项重点任务,明确了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经费支持、加强资源整合、营造良好环境、强化责任落实5项保障措施。
首个全面指导群众文艺工作的五年规划
据张永新介绍,《规划》是文化部出台的首个全面指导群众文艺工作的五年规划。
《规划》体现了四大特点:
一是坚持正确导向。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强调从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高度出发,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巩固社会主义群众文艺阵地。
二是把握群众需求。《规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从推出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广泛开展群众文艺活动、完善群众文艺工作机制、培育和壮大群众文艺力量、加强群众文艺阵地建设管理等五个方面提出了20项繁荣群众文艺的重点任务。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规划》聚焦突出问题,把握工作重点,明确了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经费支持、加强资源整合、营造良好环境、强化责任落实等5项保障措施,着力解决制约群众文艺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以及体制机制瓶颈。
四是注重基层实践。《规划》坚持从实践出发,认真总结各地经验,综合考虑群众文艺工作特点和实际需求,设计形成4个专栏共18个重点项目,着力增强可操作性。
发挥群众文艺工作优势 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群众文艺是文艺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的重要方面。今年3月1日实施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专门对公共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做了规定,其中提到“要支持优秀公共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出台,对繁荣发展群众文艺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制定《“十三五”时期繁荣群众文艺发展规划》也是贯彻落实保障法一个重要方面。
张永新表示文化部新闻发布会,接下来,文化部将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来发挥群众文艺的功能,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第一,发挥群众文艺的特点和优势,增加优质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通过实施《规划》,推出更多优秀的群众文艺作品,通过广泛开展文艺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第二,加强基层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支持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培育群众文艺方面的骨干,特别是加强基层群众文艺骨干力量、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文化部新闻发布会,包括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
第三,发挥群众文艺的功能,为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搭建平台,让群众成为文化繁荣发展的主角,让群众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人。
文章内容来自中经文化产业。
注册会员查看全部内容……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年会员只要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920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