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当初为什么要出发,纳兰性德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一切事物的本质和美好,都在最初的那一刻。—— 题记

江山入画,剑葬浮华

每次聊历史,经常被问起,是喜欢项羽还是刘邦?这个我一直很纠结的,最后还是用排除法选了项羽。实在是因为刘邦此人在历史上太卑鄙好色,虽然骁勇善战的项羽,也问题多多,但和刘邦比起来,还是好太多。不过,在提及“霸王别姬”桥段的时候,我曾经想不明白,虞姬为什么一定要死呢?

刘邦和项羽曾是兄弟,遥想当年刘邦进了咸阳城,项羽后脚进去一把火烧了阿房宫,阿房宫里面的美女如云,他一个都没瞧上,尽数赶走遣散,金银珠宝搜罗回来后都给了虞姬。当时的项羽给自己封号西楚霸王,选择了一个于霸王身份配置还行的“美人”称号给了虞姬,算足见其诚吧。

项羽和虞姬本来就是青梅竹马,从小就在一起,长大后结了秦晋之好。在打仗如此艰难的日子中,虞姬不娇气,不矫造,常常身披盔甲随军征战,她作为男人背后的女人,项羽当时成为西楚霸王应有她的功劳。最后刘邦包围项羽时候,项羽在营帐内却问起了虞姬怎么看?

这实在有点狄仁杰大人问元芳你怎么看的感觉,让人猜想他这一问是否就是故意为之。虞姬当时回答:“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说的很清楚,大王都这样了,我苟且偷生活着也没意思了。不是说战争中女人不应该是牺牲品吗?

如果项羽执意保全虞姬,是否会低声下气求一求刘邦,毕竟曾经是兄弟,而且俘虏刘邦亲人的时候项羽也曾网开一面,这点要求也未尝不可。但项羽是个高傲的人,他不愿意做的事情没有人能勉强他,虞姬也懂这份心思,跳完最后一支舞,唱完最后一首曲,不哭不闹不上吊,直接拔剑自刎,果敢,干净,轰轰烈烈。

我从来不认为项羽对虞姬的爱有多深,如果我是项羽我深爱虞姬我就不可能带着她随行军中,一来长途跋涉缺衣少食不说,就说是打仗就有胜负输赢,一旦输了,按照“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套路,第一个倒霉的就是她虞姬。只是我一直都觉得虞姬肯定是爱项羽的,至少比项羽爱她要多的多。

张爱玲在读到霸王别姬时候想到:如果虞姬不死,项羽又成了皇帝,那么她的结局是什么呢?她会成为皇后吗?还是会和宫斗剧一样,被困在皇宫一生就这样老去……帝王之爱,一般都过于冷情。权利,地位,天下,那些让人为之疯狂的浮华,哪有人愿意轻易葬送?

情能自控要心何用的说说_情若能自控,要心有何用_情绪若能自控的说说

不知道多少年过去了,早就成了尘埃的项羽是否知晓,他在以后的历史上红了一次又一次,而原因竟然是因为她虞姬呢?

他乡容纳不下灵魂,故乡安置不了肉身

三线四线城市,由于发展过于缓慢,导致很多人在这些地方找不到能让自己发挥才能的工作岗位。纷纷去到北上广深,寻求自己的一块天地。而大城市的房价让人倾其所有,也还是没办法做上朋友。有工作的地方没有家,有家的地方却没有工作。

水木年华组合有一首老歌《在他乡》里面有这样一句歌词:我多想回到家乡,再回到她的身旁。看她的温柔善良,来抚慰我的心伤。以前没有怎么听懂,只觉得是男孩子刚离了家出去读书夜深人静思念某个初恋的校园歌曲而已。

很多年过去,我再次听到这个歌的时,听出了不一样的感觉:远方和诗,那是他乡的繁华。灵魂不会因为繁华而改变,只是他乡容纳不下灵魂,故乡安置不了肉身 。那个地方可以不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情若能自控,要心有何用,但是一定更接近诗和远方。

而自古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至此,有了漂泊,有了远方,有了思念。匈牙利有位诗人写过“Life is dear,love is dearer. Both can be given up for freedom”.也就是我们都知道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情若能自控,要心有何用,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很豪迈的诗,一般人真的能实践的寥寥无几,因为我们的段位还没能达到这首诗,我们很多时候仅仅停留在为了生活。

青春,回忆,家乡。纵然只是为了一身皮囊奔走在城市,纵然灵魂无法安放,烦躁,伤心,追忆年华,仍旧改变不了什么,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我们都在等待,等待一个能两全其美的方案,等待能够到终有一天能到达灵魂与肉身相结合的彼岸。

物理学中曾指出,时间是幻觉,一切皆为虚妄。在《金刚经》中有句话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那么,既然都不可得,既然一切都是虚妄,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情能自控要心何用的说说_情若能自控,要心有何用_情绪若能自控的说说

以叶问为题材拍成电影作品的并不怎么新鲜,但要能在一部电影中,袒露出江湖味和怀旧感来,也不是太容易的。而电影《一代宗师》兼顾了,还在兼顾二者的同时,让电影有了韵味和灵魂。

宫二小姐的一招“叶底藏花”藏了多少情感故事,叶问他都懂。你不说,我亦不问。这种感情成了电影的主线,宫二小姐在人生最好的年华中遇见了叶问,却因为身陷武林恩怨,无法自拔。主人公在电影里面像极了一个梦,在镜头外面看着的电影屏幕的我们,也似乎堕入了这个梦境中。

故事情节大家也熟悉,民国年代咏春拳师傅叶问,40岁之前依靠祖业,他不愁吃喝,一心一意练习祖上的拳法。后面遇到了宫家,便卷到了江湖恩怨中。又遇到了日军侵华,八年抗战的时光,离开了故土去到了香港,继续发展咏春拳的故事。

个人恩怨和民族危亡交织在一起,宗师精神和咏春拳的相融,拼着一口气,点燃着一盏灯。用尽一生的努力在换一盏心灯的回响。王家卫说,“好的东西,某一天还是会保留下来。” 要知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有灯就有人。

叶问教我们的是武学精神,是民族大义。一代宗师,行走江湖,传道授业解惑。传道授业是一方面,解惑才是最最重要的。人生如棋,落子无悔。能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保存下来的东西,更不容易。

很喜欢电影里面,丁连山的这段话。“一代人,一代事,照片也说不清楚。当年的同志,有的成了陌路,当年的承诺也变成了云烟。老一辈说,人生最难看破的只有四件事儿:生死、是非、成败、荣辱。其实就一个字:我。我都没了,还折腾啥?告诉你们,这张照片的边儿上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我,到了民国元年,照片里的我不在了。没了就没了,都说照片留下的是历史、是证据,是骗人。只有我这里装的东西才是真实的。”

当赵本山演的丁连山抽着烟,表情一半戏谑一半惆怅的说起这段话,才让我们明白,电影不是写作,电影不是雕刻,民国的金楼也好,风尘之中,江湖恩怨,终究是比不上那个最真实的我们。电影内外,所有的渺小与伟大,平凡与不平凡,都会在“我”的执念中不断回响。

情若能自控,要心有何用

“难得一身好本领,情关始终闯不过。”世间有很多事情要靠心来控制,但唯独除了情。

情绪若能自控的说说_情能自控要心何用的说说_情若能自控,要心有何用

80,90,甚至00年代,都看过82年版《西游记》,曾经是一到暑假《西游记》只要不霸屏就感觉不科学。我小时候总觉得,西游记女儿国那一关无风无浪,唐僧过这关简直太简单,太轻松了。导演那厮肯定是来凑集数的,而成年后就明白,在《西游记》里,九九八十一难中,最难过的一关还是这女儿国。

妖魔鬼怪是人都明白,是坏角色,和它们斗争肯定是理所当然。纵然遇到一半好一半坏的角色也是容易对付,只要不利于自己的,原则上一律全部干倒。而偏偏在女儿国那集中,遇到的是一个好角色,她没有恶意,不像什么“蜘蛛精”“白骨精”“老鼠精”都是不利于唐僧,这集完全没有不利于唐僧,相反的,要给他的是江山,权利,美人,还有情爱。

这部剧中的配乐歌词有写:悄悄问圣僧,女儿美不美,女儿美不美,说什么王权富贵,又怕什么戒律清规呢?

剧中台词:难道在御弟哥哥眼里,我还算不得国宝吗?你说四大皆空,却紧闭双眼,要是你睁开眼睛看看我,我不相信你两眼空空。我只讲今生,不想来世。

要放在现实社会一般人中,剧本可能就变成了唐僧留在的女儿国成了国王,猪八戒回了高老庄,孙悟空回了花果山,沙僧去了流沙河吧。多少年后师徒四人又团聚在女儿国,讲述着当年取经路上的青春年少。

可是故事终归是要传达一个概念的,唐僧的初心就是为了去取真经,又怎么能背弃自己的初心和对大家对他的期望呢。

唐僧说:如果有来世……

离开女儿国的时候唐僧没有回头,这浮华的花花世界,说没有一点心动是不可能的,只怕一个回眸,就会崩塌。

有时候情和心也并不矛盾,但凡事有个先来后到。唐僧既然初心已定,事情也就有了定数,欠女人国国王的那一个回眸便只能永永远远欠着了。“人生若只如初见”。也许只有那一刻才是美好的吧。

注册会员查看全部内容……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年会员只要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920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