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个中午的激战,g18明哲辩论赛初赛已落下帷幕。12个班级的12支队伍各显身手,大展口才,快让我们来领略一下他们的风采吧!
是否应该将兴趣作为新高考“六选三”的主要依据?
正方 应该把兴趣作为新高考“六选三”的主要依据 G1808
反方 不应该把兴趣作为新高考“六选三”的主要依据 G1802
精彩瞬间(正方)
开场正方一辩首先提出能力也许有部分天生的,但兴趣是我们所爱的,是自己所能决定的,既然国家给了我们这个机会,那我们应该主动把握自己的人生,并举出在职业生涯中兴趣起到支配力量的例子。
在申辩环节,正方二辩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提出“对方辩友是美术班的,那这个选择是否基于对美术的兴趣”,引起场上场下很大反响。
精彩瞬间(反方)
反方一辩首先对辩题进行分析,得出兴趣是否为选课根本决定性因素这一结论。同时说明高考群体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实现发挥自身优势综合最大化。
在申辩环节中,反方二三辩发挥优秀,将“高考为竞争教育资源”这一观点转化为“高考选课出发点应对自己有利”,十分巧妙。
是否应该告诉小孩子世界上没有圣诞老人?
正方: 应该告诉小孩子世界上没有圣诞老人 G1813
反方: 不应该告诉小孩子世界上没有圣诞老人 G1815
寒冬腊月,雪片轻轻洒下,为大地披上一层纱衣。炊烟袅袅向四下飘散,向皓月,向群星。夜空中似乎响起阵阵铃声,圣诞老人踏着炊烟来到每一个温馨的家。
小时候,每个人都对圣诞老人充满了好奇,在每个冬夜的角落,期盼着他的到来。然而,这种种的一切都只是虚妄是幻想。这有何尝不是在欺骗孩子们呢?今天13班与15班,便对此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立论:最是考验双方的逻辑性与语言组织能力,若是在这一环节便受制于人,将会令己方处处被动。两班辩手自然都不希望出现什么差错,第一环节起立的同学个个准备充分,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从更多的角度对问题进行解答。
申论:是考察双方选手细心程度的主要环节。辩手们需要从对方辩友在立论环节中的发言找出漏洞并提出反问。同时,也需要面对对方各种刁钻的问题。这一环节中,选手们斗智斗勇,起立的虽然只有4人,却给人一种社会多个层面同台竞技的一场听觉盛宴。
自由辩论,就好比是两军在战场上短兵相接的时候,两个班的辩手你来我往,将一个又一个问题抛出来,接到问题也能一个接一个迎刃而解。鲜活的引例,优美的辞藻,深奥的理论,营造出令人热血沸腾的场面。
一番辩论下来,双方已有一些气上心头,争论得面红耳赤。待到总结陈词的阶段,正好给予双方冷静的时机!接踵而至的点评,再次引起选手们的一片讨论——有的扼腕长叹,自己发挥失误;有的欢欣鼓舞,志在必得。
最终13班以微弱的优势战胜15班。
语文教材更应传诵经典还是与时俱进?
正方 语文教材更应该传诵经典 G1805
反方 语文教材更应该与时俱进 G1809
立论环节,正方一辩此案提出经典具有典范性,权威性,有历史选择出来的,经久不衰的。语文教学目的传承经典,因为语文教材更有利于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是传递经典文化的重要载体,传颂经典更有利于塑造人的人格,完善道德。而反方提出与时俱进是随时代进步。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与时俱进更具有教育意义。语文的工具性即为实用性,人文性即为培养适应当今社会的人才。有些经典不符合当今价值观,不具有时代意义,应删除。
正方二辩提出经典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对文字的掌握,诵读经典有利于培养人的人格,语文的重点在于语文文学文化。反方二辩提出提供学生当代价值观才是语文与时俱进的目的,举出新文化时期的例子。提出科技的创新亦是文化进步的产物,语文文化多元化与丰富化导致经典跟不上时代的价值观,所以更要注重与时俱进。
正方质询反方,教材的修订并未改变经典的价值与地位。正方提出语言文化教育只有语文课才能做到,而适应时代的教育亦可以在其它课上体现。反方提出思想品德课没有作品指导,不如语文的教育力大。
正方三辩反驳反方如新文化运动的全部否定改法,改变是有政治色彩的,不一定与时俱进,与时俱进更要围绕经典。经典里也有科幻小说等作品。反方辩手指出正方的理论矛盾,也就是经典经久不衰的定义里不包含科幻小说等作品。正方反驳经典能经住考验。反方辩驳正方以经典在受检验的时间内是不确定的,即没有人知道它是不是经典。
反方三辩提出语文从工具性上更应该与时俱进。正方再次重申经典定义。反方提出经典应放眼于未来,不止限制于时代热潮。正方再次重申经典定义,而且语文教材应关注于主体。
自由辩论环节,正方质询反方,语文教材中经典占比更多。反方则证明语文书增加部分反应的是更应该是更应该问题注重的重点,比重并不在这个问题的重点内。正方说明随着改革开放,教材的经典部分仍占多数。反方质问正方对文言文和白话文的霸王论,只有符合时代价值意义的经典才能放入。正方以语文独特意义回应,提出经典思想深度更高,符合传统文化。反方质问语文教材的意义应该不应该限定于传颂经典,提出正方辩论漏洞。正方质问经典传输的其他方式,反方以电视节目等多媒体渠道回应。正方提出根据大学生抽样调查公众人物需不需要表里如一,观看节目的人数并不多,而反方对正方的样本选择提出质疑。正方指出大学生的数据是从中小学获得的经典知识,反方提出除了学者,正在学习的人以外还有更多的人,正方立论不成立。正方提出更字的重要性,反方反驳语文教材除了文章外,还有更多具有指导意义的部分,语文教材教育意义应更在此。
结辩环节,反方反驳正方的对语文的定义,提出更应该具有工具性,时代性。反方认同语文本身注重经典,但是提出更应该输入与时俱进思想。教材中要有与时俱进的意义。语文最大作用为实用性,人文性,使人能够独立思考,产生自己的价值观。为了更好的理解文化,应加入生活元素,即与时俱进的要素。语文应符合时代,与正确的价值观。反驳经典全部删掉的想法,承认经典的地位。但是应该更注重进。
正方再次重申语文与经典的定义。语文教材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素养的作用。反驳经典不符合当代价值观,经典应具有形而上学的思维。语文教材是最主要的传播经典的载体,具有强制性与普遍性,义务性,有利于学生思维培养。反驳反方语文教育意义的定义,说明此为教育整体的定义。并再次重申语文定义。传送经典更能培养文化素养与情操,反驳反方对经典倒背如流的定义,提出教育思维的目标。反驳白话文时期不具有健全的教育体制,不具有代表性。
成功的路上好对手和好朋友哪个更重要?
正方:成功的路上好对手比好伙伴更重要 G1812
反方:成功的路上好伙伴比好对手更重要 G1804
经过一中午的鏖战,G1812班(成功的路上好对手比好伙伴更重要)战胜G1804班(成功的路上好伙伴比好对手更重要)。
立论阶段。双方对各自的论点进行了详尽的阐释都各举出了成长路上与他人的对比竞争,为之后的申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申论与质询阶段。双方首先关于好朋友和好伙伴的定义打起了定义战,进而发展到争论同学算好朋友还是好对手,引入了考试这样一个话题。围绕考试和学习展开了激烈的争辩。刘翔的成功例子更是将辩论赛推向了一个高潮。在反方质询正方三辩的阶段,正方三辩虽然语速明显放慢,但是其逻辑仍然清晰。自由辩论的唇枪舌战仍令我记忆犹新。辩论就是在考验人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在这一过程中,展现出了属于辩论的魅力。
虽说事有成败公众人物需不需要表里如一,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主题深入的挖掘,辩友们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发现自己的好对手和好伙伴,进而走向通往成功之门。
信息碎片化是否提升了当代人的认知?
正方:信息碎片化提升了当代人的认知 G1814
反方:信息碎片化阻碍了当代人的认知 G1806
精彩瞬间(正方)
开场正方一辩便通过定义说明——碎片化信息可以扩大规模,使我们更加适应社会发展,提高生活效率与水平。并通过举身边的小例子,例如“公众号”的存在可以使得我们利用点滴时间去浏览大事件。碎片化信息有着积极的意义,能助我们顺应社会发展。
在申辩环节,二辩三辩均表现出色,通过举“牛排切成一小块一小块更容易吃”以及“难道写辩论稿没有经历筛选网络信息”两个例子,占据了场上优势。并且在面对对方质疑的时候,巧妙应对,表现出色。
精彩瞬间(反方)
开场反方一辩面对正方一辩的立论,展开了回应。他认为:碎片化信息数不胜数,在我们接受的过程中会导致我们缺乏思考,效率低下。且逐渐会导致我们的判断能力下降,认知能力下降。一辩还提到:网络信息量过于庞大,以至于其真实性和准确性值得商榷,或许碎片化信息还会阻碍认知。
反方率先进行质疑,针对正方提出的“碎片化信息可以拼凑成一张拼图”展开回击,质疑“碎片化信息是否会形成一张拼图?会不会依然很乱?”并且给对方接连抛出“在广度增加的情况下,会不会导致深度变浅?”“信息会不会没有了其深层意义?”等问题。
双方四辩总结都很精彩,再一次明确了本方的论点,将辩论赛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最终正方获得比赛胜利。
公众人物是否需要表里如一?
正方:公众人物需要表里如一 G1803
反方:公众人物不需要表里如一 G1807
本场比赛的论题紧扣时事,两方辩手对“公众人物需不需要表里如一”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最终,反方G1807班(“公众人物不需要表里如一”)战胜正方G1803班(“公众人物需要表里如一”),获得了本场比赛的胜利。
立论环节:正反方一辩在此环节中均展现了强大的逻辑能力,分别举出新闻中“公众人物”表里不一或表里如一的实例。两位辩手的立论条理清晰,观点犀利,为接下来的申论环节营造了气氛。
申论与质询环节:在此环节中,双方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支撑本方观点。正方二辩先举出了娱乐明星违反法律、虚假宣传的例子,力举现实生活中公众人物不表里如一带来的危害。而在质询环节中,反方开始将焦点转移到“定义战”,询问正方“表”与“里”的定义,为本方占取先机。反方随后举出了钢铁侠扮演者昔日吸毒的事实,虽然吸毒与钢铁侠的形象大相径庭,可这仍不妨碍钢铁侠成为许多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在自由辩论环节中,双方继续对申论环节举出的“钢铁侠”事例展开了辩论。期间佳句频出,妙语不断,多次引起了观众们的掌声和笑声。
在最后的结论阶段,正反方四辩都展现出了较高的素养,对本方的关节总结到位,逻辑清晰。比赛在一片掌声中结束。
胜败并不是辩论赛的主要目的。赛出风格,赛出友谊,展现语言的魅力,才是辩论的引人之处。辩论能引发他人思考,能启发他人,从而在每一次的辩论中,让每一个人都从中受益。
感谢每位同学为辩论赛做出的努力!
附复赛赛程:
辩题:青少年素质的提高更多靠家庭养成还是学校教育?
【正方】青少年素质的提高主要靠家庭养成G1802
【反方】青少年素质的提高主要靠学校教育G1811
比赛时间:4月2日12:30
比赛地点:B106
辩题:知足者与不知足者谁更常乐?
【正方】知足者常乐 G1805
【反方】不知足者常乐 G1812
比赛时间:4月2日12:30
比赛地点:B208
辩题:三个臭皮匠能否抵个诸葛亮?
【正方】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G1810
【反方】三个臭皮匠,不如诸葛亮G1814
比赛时间:4月4日12:30
比赛地点:B106
辩题:学习生活中,竞争精神和合作精神哪个更重要?
【正方】竞争精神比合作精神更重要G1807
【反方】合作精神比竞争精神更重要 G1813
比赛时间:4月4日12:30
比赛地点:B208
文字:李思圆 王玥茗 李亚耕 张晔翀 陈非同 关淳文
图片:刘奕晨 李向民
注册会员查看全部内容……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年会员只要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9200327